报道存档
2017-11-27
坚决浪漫到底的流亡者最后跟自己的情人——文学——结婚了没? 居无定所漂泊者最后皈依的是什么? 发誓活下去的没根的植物依靠什么继续生长? 亲历过死亡、再失去归属的张郎郎最终发现人生的安宁在何处? 我们听他用诙谐的语言讲述一种深刻的经验。
2017-10-09
一个文革时期的死刑犯能有多侥幸?侥幸活着出狱后能走多远?上路的时候怀揣着什么?流亡之后惦记的是什么?流亡断根,张郎郎这株没根的植物活下去靠什么?
2017-10-03
生为红二代,学于文革前,囚于死刑号,任教皇城间;乘桴漂香港,流亡美利坚,返身归垓下,依旧我歌弦。——张郎郎迷人的流亡。
2017-09-26
一只笼中鸟和一只空中鹰,会如何理解笼子和天空的秩序基础?一名中国秦城监狱的囚徒和一名美国法庭上的律师,会如何解读中美两国法治现象和法律思想?请听李进进跨越近30年时空,打破囚徒与律师的隔膜,衔接两种不同的制度,比较中美法治情况。
2017-09-18
以大陆背景上一次美国法庭,以少数民族身份体验一次法律面前人无高下的经验,从一个简单的称呼解读一回法治精神。
2017-09-05
中国士兵和美国律师之间的距离用什么丈量?
餐馆服务生与法庭辩护人之间的地位用什么标注?
中国现实与美国梦想之间对比如何形成?
请听当年北大高材生李进进消解流亡、转为难民、“沦落”餐馆的故事。
2017-08-29
这次主持人北明(Bei Ming)把话语权交给流亡故事的主角李进进,听他自己讲讲自己的流亡故事。北明顺便提醒您,故事是一回事,讲故事的态度是另一回事,李进进的故事值得听,他讲故事的态度同样值得品味……
2017-08-21
曾经名动朝野的“河殇”业已魂追大海,苏晓康沒有愤怒,甚至没有一句抱怨,他平靜地诉说自己某年归去的故事,最后面向大海,放生了自己的家园。
2017-08-14
在越过中越边境线辗转抵达德国之前,廖亦武曾经16次被当局禁止出境。活着的亲人离开了,死去的亲人留在照片里,对于这个把家绑在腿上四处卖艺偷生的前良心犯,能出走海外,正大光明地流亡,是一种奢望。他借酒浇愁,孤独中常在心中与海外流亡的哥们儿说话。不过他并未沉沦,他不断记录着周遭底层百姓的生活故事,锲而不舍地继续制造自己的罪状……。
2017-08-08
这是一个八九中国良心犯出狱后的遭遇,这是一个在酒吧行吟卖艺求生存的流浪汉面壁时的沉吟叹息。这是中国诗人、作家廖亦武出入监狱之间的自述。醉鬼是廖亦武的自称。
2017-07-31
《巴黎的牧歌》借助萦绕在作者心头的那首中国牧歌,书写作者在八九中国民主运动被镇压后,流亡法国初时的故国情怀,行文纠结,情愫惆怅,格调缠绵。情到深处人孤独,爱至穷时尽沧桑。这篇自述,讲述当事人在天安门——内蒙古——香港——巴黎一路去国的行迹中放不下的心事,展示了中国八九流亡者流亡初期,缱绻而忧伤的故国之恋。这期节目,出入当事人的心事而时隐时现的背景音乐,正是那首牧歌。
2017-07-24
这次华盛顿手记开始,主持人北明为您逐一介绍一九八九年中国流亡者们的心事:通过流亡者的自述或其同行、友人的叙述,拉开那道被中国当局涂污和封锁的帷幕,打开那片接通古今人类文明价值的天地,展示中国当局长久期屏蔽的精神与思想、情感与记忆的世界。本次节目先介绍瑞典汉学家,瑞典文学院院士马悦然先生的导言:母语即祖国。